沪松教办〔2023〕78号
2023年8月28日
附件
一等奖
序号 |
成果名称 |
申报单位 |
申报人 |
1 |
让个性自然发荣滋长:“引发教育”的理论寻源与实践探索 |
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|
陈剑钰 |
2 |
数学建模试题的命制与测评研究 |
上海市松江二中 |
白军鹏 |
3 |
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使用策略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|
李志慧 |
4 |
中学历史结构化情境下选材与设问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|
张子辉 |
5 |
“幼儿发展优先”项目下拓展幼儿园低结构美术活动体验空间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|
孙焕 |
6 |
表现性评价在高中语文活动类单元中的应用程序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|
李初阳 |
7 |
大概念指引下的初中地理主题学习 |
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花园分校 |
刘伟苹 |
8 |
后疫情时期初中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实践探索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 |
胡俊 |
9 |
指向学生高层次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 |
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|
谢红新 |
10 |
中学历史教育的行与思 |
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|
钱惠娟 |
11 |
单元整体教学的3+3层级式化学作业设计 |
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|
李朝辉 |
12 |
融通式科技教育——从课堂到课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 |
上海市三新学校 |
叶笛 |
13 |
“空中课堂”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|
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|
陆佳蕾 |
14 |
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新桥中学 |
练贵宜 |
15 |
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化研究》研究报告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松江北部分校 |
王利敏 |
16 |
小学自然远东版教材工程作业设计的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小学 |
张如怡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 |
钱伟钢 |
||
17 |
基于小学体育兴趣化的教学评价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 |
刘宝芹 |
18 |
抗挫绘本活动培养幼儿抗挫力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幼儿园 |
伍燕飞 |
19 |
基于CLASS评估系统提升小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质量的行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荣乐幼儿园 |
蒋抒含 |
20 |
教师眼中的“哇”儿童形象转变——基于35篇学习故事质性分析 |
上海市松江区百鸟幼儿园 |
陈萍 杨凤翔 |
21 |
基于关键事件促进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龙源幼儿园 |
周雯 |
22 |
全阅读教育理念下绘本阅读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幼儿园 |
潘丹丹 杨青 |
二等奖
序号 |
成果名称 |
申报单位 |
申报人 |
1 |
主题研训提升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识别能力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|
陈莉 |
2 |
终身教育视域下在职人群学习需求、困境与对策研究——以S市S区为例 |
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|
姚静 |
3 |
STEAM教育理念在开放大学导师制中的应用研究——以上海松江开放大学导师制项目为例 |
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|
徐辉 |
4 |
开放大学跨学科团队建设初探——以女性学员增能为视角 |
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|
藏鸿雁 |
5 |
重构专用教室学习空间的行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二中 |
俞金飞 |
6 |
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新教材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|
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高级中学 |
俞峰 |
7 |
多方向移动训练对篮球进攻基础配合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|
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 |
陈超 |
8 |
高中校园欺凌的有效治理探究——以上海市某中学为例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|
李玉刚 |
9 |
“课程思政”视域下中职《车身焊接技术》课程的教学研究 |
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|
姚雪锋 |
10 |
基于脑科学原理的“五维六美”课堂构建的华实探索 |
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|
姚玉芳 |
11 |
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|
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花园分校 |
孙全多 |
12 |
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——以《两小儿辩日》为例 |
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|
周莺 |
13 |
课堂过渡语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|
上海市松江四中初级中学 |
李冬青 |
14 |
让作业“飞”——浅谈小学数学长周期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徐昆林 |
15 |
初中英语线上教学互动性优化的思考与实施——以上海牛津英语6BU5 My possible future为例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傅钰棋 |
16 |
运用Nvivo对小学体育“空中课堂”的评价分析与实践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牛志超 |
17 |
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——以沪版牛津《英语》阅读部分为例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王孝娴 |
18 |
基于二陆文化传承背景下的学生行规养成教育的研究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小昆山分校 |
郁丽英 |
19 |
浅谈导学单在小学劳动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刘玮 |
20 |
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低段年级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|
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|
张歆妍 |
21 |
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“唱游课”的探索与实践研究——以沪教版小学音乐低段唱游课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|
于宝涓 |
22 |
巧用课堂活动 落实个性化复述——以三下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》为例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许佳宇 |
23 |
“双减”背景下中小学创生课堂的活动设计实践研究结项报告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舒揽月 |
24 |
线下小学体育教学运用“空中课堂”资源的实践研究——以小学低段年级(一二年级)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|
王永红 |
25 |
民间说书与百回本《西游记》关系考辨 |
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|
张瑞敏 |
26 |
初中地理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目标设计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李塔汇学校 |
王景秀 |
27 |
将文化意识培育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探索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陈艺蕾 |
28 |
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作业展示与评价的策略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|
顾松慧 |
29 |
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新桥中学 |
陈慧 |
30 |
以“学”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交流的实践研究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小昆山分校 |
张旭 |
31 |
基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校本课程的设计实践与成果思考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|
余璐 |
32 |
基于新课标提升小学英语线上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|
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|
张艳丽 |
33 |
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|
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学校 |
孙礼欣 |
34 |
家长委员会介入学校教育的机制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 |
陈晨 |
35 |
家班共育下微课程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劳动素养的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中山永丰实验学校 |
吴菊 |
36 |
单元整体教学下借助仿写训练提升三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 |
吴英烨 |
37 |
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拓展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三小学 |
唐斌权 刘超 石晓芳 |
38 |
“九九研学”主题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 |
赵洁琼 |
39 |
基于游戏机制的农村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三小学 |
刘钦腾 |
40 |
实施主题综合实践课程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|
上海市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|
周晓彬 |
41 |
校本研修框架下青年教师“三格”一体化培养的机制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 |
项晓凤 |
42 |
《指向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研究》研究报告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松江北部分校 |
钟燕 |
43 |
基于儿童立场的“阅+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幼儿园 |
王影 李娜 沈莉薇 |
44 |
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二幼儿园 |
周婵 |
45 |
“非常6+e”协同模式下家园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中心幼儿园 |
何梅 武敏 |
46 |
基于“小剧场”模式支持幼儿个性化艺术表现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绿洲艺术幼儿园 |
沈依丽 |
47 |
五育融合视域下开展幼儿园大班探究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文诚幼儿园 |
干露蓉 |
48 |
基于幼儿创新品质发展评价的课程设计与优化的行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中心幼儿园 |
吴琳 |
49 |
在自主游戏中促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昌鑫幼儿园 |
梁冬梅 |
50 |
基于KDL课程理念优化户外区域运动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中心幼儿园 |
张燕燕 |
51 |
画语解读在大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的应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九幼儿园 |
卢芹芹 |
52 |
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大班自然角创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幼儿园 |
李曼 |
53 |
PCK视野下小班幼儿集体运动游戏的优化实践 |
上海市松江区大学城幼儿园 |
马怡菁 |
54 |
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幼儿亲自然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——以JS园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三幼儿园 |
颜红岚 |
55 |
核心素养视域下大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——以《哈哈小农庄》活动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幼儿园 |
吴佳诚 伍燕飞 |
56 |
以运动为主要载体,家园合作改善幼儿肥胖症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幼儿园 |
谢苏浩 |
三等奖
序号 |
成果名称 |
申报单位 |
申报人 |
1 |
“大概念”视阈下基于融通教材的教学实践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|
洪珊珊 |
2 |
导师制下青年班主任家校沟通策略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一中 |
刘露霞 |
3 |
追求自然的数学教学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|
董海涛 |
4 |
系统论认识下的高中生物学复习课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|
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|
金子明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|
刘玉配 |
||
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|
武宇清 |
||
5 |
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地理情境化学习单元重构 |
上海市松江二中 |
孙裕钰 |
6 |
《单元视域下基于大情境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实践》研究报告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|
刘玉配 |
7 |
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创生路径与优化逻辑——以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一课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|
郭娟 |
8 |
需求幅度理论视阈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研究——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|
魏文静 |
9 |
小班入园适应期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|
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|
徐吉来 |
10 |
在线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析——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例 |
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|
王芳 |
11 |
对化学学科“教学环节”的认识与实践探索 |
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|
张延桥 |
12 |
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Campus of Open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Forms of Education |
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|
梁晓琦 |
13 |
力学问题的几何化归——以“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形成”研究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 |
王光宇 |
14 |
农村老年数字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|
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|
洪莉芸 |
15 |
基于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培育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——以“牛顿运动定律”单元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|
侯剑 |
16 |
图片信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|
赵帅 |
17 |
高中“信息社会责任”核心素养培育的误区及对策 |
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|
史传峰 |
18 |
关于队童衔接中组织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|
高阳 |
19 |
指向轻负优质的初中“经历真语文”20年探索成果报告 |
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 |
崔慧琴 |
20 |
“双减”背景下社区学校基于“家校社”协同育人视角的探索与实践 |
上海市松江区永丰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|
王廷君 |
21 |
寓理于趣,构建深度学习的三维课堂教学 |
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 |
任珍 |
22 |
“双新”背景下以试题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——以上海考试改革为例 |
上海市松江二中 |
管夕茂 |
23 |
E-SA-S跨学科课程的深化及其推广 |
上海市松江二中 |
余方喜 |
24 |
中学运动团队建设的新思路——团体心理辅导提升足球队团队凝聚力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第七中学 |
文艺 |
25 |
初中阶段借助队长学校促进争章活动常态化的实践研究报告 |
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|
顾思雯 张瑶 陈嘉懿 王佳 |
26 |
搭建问题支架 促进深度学习———多视角探析一道上海中考题 |
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|
肖华明 |
27 |
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|
上海市松江区民办茸一中学 |
刘倩 |
28 |
创设真实语境、优化课堂活动——以上海牛津版6BM2U6 为例的单元复习课设计思考 |
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|
邰颖 |
29 |
“连接”历史数据以通古今 |
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|
张一栋 |
30 |
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 |
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花园分校 |
武永洁 |
31 |
统编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价值追问与教学策略 |
吴丽丽 |
|
32 |
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Python教学流程设计 |
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|
饶丹鹃 |
33 |
全员导师制背景下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 |
松江区九亭中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|
34 |
修慧导之品 立育人之道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卢萍 |
35 |
以单元长作业为载体,提升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付秋芳 |
36 |
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陈宝同 |
37 |
阅读单:让整本书阅读从“形式”走向“实质”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卢萍 |
38 |
以生定教:“充分学习挑战”的教学路径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方小娟 |
39 |
小学体育空中课堂投掷类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金振宇 |
40 |
提高农村学校小学低段英语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探索 |
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学校 |
李慧 |
41 |
个性的解读,共性的追求——对统编版《土地的誓言》一文的解读思路 |
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 |
常伟 |
42 |
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音乐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|
伍娅萌 |
43 |
Tabata训练对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李植 苏振 刘艳艳 |
44 |
助力线上教学,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|
上海师范大学松江科创实验学校 |
李佳宁 |
45 |
发展空间观念 提升核心素养 |
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|
马素英 |
46 |
模因论指导下的农村初中英语高段写作教学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李塔汇学校 |
姜玲 |
47 |
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自然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 |
张婷 |
48 |
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学习案例——以《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》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仓桥学校 |
潘凤 |
49 |
新课标理念下提升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席瑶 |
50 |
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何婷 |
51 |
基于“差序互育”范式的体育教师大单元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张泽学校 |
冯凌 |
52 |
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——以松江大米皂“夺权案”为例 |
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|
纪婷 |
53 |
基于线上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述评 |
上海市松江区李塔汇学校 |
陈晓 |
54 |
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设计策略研究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冯硕 |
55 |
浅谈戏剧活动在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|
上海市松江区古松学校 |
陈伟伟 |
56 |
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与探索 |
上海市松江区新桥小学 |
邵丽娜 |
57 |
基于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小学书法章法教学与地域作品融合研究——以松江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|
徐莉莉 |
58 |
“双减”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|
蔡颖 |
59 |
小学中高年段二孩家庭有效亲子沟通指导的行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 |
张荟荟 |
60 |
浅谈通过追溯字源纠正小学语文三年级易错字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范晓萱 |
61 |
提升小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谢菊凤 |
62 |
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设计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孙佳宏 |
63 |
引阅读之泉,让四年级想象作文落地生花——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|
明亚娜 |
64 |
初中英语高年级补充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小昆山分校 |
李叶 |
65 |
家庭教育指导中小学班主任的角色探索——以家长反馈为基础的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叶榭学校 |
高铁男 |
66 |
“双减”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调查与可视化路径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 |
周思远 |
67 |
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|
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
李凌霄 |
68 |
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的瓶颈与突破路径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学校 |
林秀清 |
69 |
以其所知,喻其不知,使其知之——浅谈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|
上海市三新学校 |
沈凤莲 |
70 |
活用课后习题 落实核心素养——以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 |
吴淑娇 |
71 |
基于新课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 |
陈晓晨 |
72 |
浅谈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工作的价值逻辑与基于现状的策略探索 |
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|
李志军 |
73 |
基于“学习支架”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课例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小学 |
周春兰 |
74 |
小学四年级复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——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述教学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二小学 |
曾娟 |
75 |
小学低年级争章入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 |
汪竹君 |
76 |
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练习设计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三小学 |
石晓芳 |
77 |
指向数学文化渗透的小学中高段课堂教学策略改进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小学 |
宋旦丹 |
78 |
数学绘本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二小学 |
赵青 |
79 |
运用阅读笔记推进小学生整本书深度阅读的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 |
李娜 |
80 |
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基于“四维”的评价改进与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 |
马莉莉 |
81 |
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工程教学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 |
钱伟钢 |
82 |
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锻炼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小学 |
崔宝月 |
83 |
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 |
贾叶凤 |
84 |
小学足球“学练赛评”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小学 |
张万亮 |
85 |
让课后习题助语文要素“落地生根”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三小学 |
从树然 |
86 |
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高年级任务单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方塔小学 |
江敏 |
87 |
基于核心概念的小单元整体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 |
郝倩 |
88 |
基于个案分析小学体育入学适应问题及对策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|
华家旺 |
89 |
虚拟搭建机器人 初体验无人驾驶——小学人工智能线上社团活动实践探索 |
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 |
吴秋梅 |
90 |
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“线上互动”实践反思——以企业微信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 |
王小雷 |
91 |
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生数字化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 |
范水娣 赵康健 |
92 |
双减背景下,《读本》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有效衔接的校本实践研究报告 |
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 |
董文杰 |
93 |
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手册绘制中的应用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 |
李佳欣 |
94 |
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高段习作策略研究 |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 |
赵烨 |
95 |
基于儿童视角的中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六幼儿园 |
曹静 |
96 |
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解决中班幼儿游戏冲突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三幼儿园 |
张琪 |
97 |
低结构美术活动中“学习故事”评价模式运用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幼儿园 |
左本琴 |
98 |
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支持大班幼儿情绪管理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方塔幼儿园 |
张慧兰 |
99 |
以家庭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推进大班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龙翔幼儿园 |
康伟婷 |
100 |
大班户外区域运动中材料支持性策略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茸北中心幼儿园 |
龚欣懿 |
101 |
以绘本开展大班幼儿情绪管理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中心幼儿园 |
卢慧 |
102 |
PTCP模式提升幼儿园新教师音乐素养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七幼儿园 |
王雯佳 |
103 |
交互决定论视野下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指导的策略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文翔幼儿园 |
严长龙 |
104 |
缓解托班幼儿入托焦虑的策略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幼儿园 |
王慧敏 |
105 |
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区域运动活动的实践探索——以Z园中班幼儿区域运动活动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二幼儿园 |
关可 |
106 |
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大班食育活动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幼儿园 |
张茜 |
107 |
儿童立场视域下家园合作培育中班幼儿积极情绪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龙源幼儿园 |
江雨寒 |
108 |
信息化材料在小班低结构数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中心幼儿园 |
黄雪君 |
109 |
疫情常态背景下教师支持亲子“行”走活动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幼儿园 |
陆佳雯 |
110 |
幼儿园角色游戏分享环节中师幼互动质量的研究——基于 CLASS 课堂评估系统的分析(以上海市 J 幼儿园中班为例) |
上海市松江区机关幼儿园 |
徐诗怡 |
111 |
基于幼儿发展优先视域下小班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三幼儿园 |
史维诚 |
112 |
以建构游戏为载体,探索大班幼儿协商行为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车墩幼儿园 |
何玲 |
113 |
项目式“节活动”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龙马幼儿园 |
胡雅雯 叶克坚 |
114 |
基于儿童立场优化中班户外游戏分享交流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白马幼儿园 |
周光金 |
115 |
STEAM理念下的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性策略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云峰幼儿园 |
魏白杨 |
116 |
角色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八幼儿园 |
朱玲 |
117 |
科学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户外游戏价值新探 |
上海市松江区华亭第二幼儿园 |
曹琪 |
118 |
个别化塑造活动促进中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中心幼儿园 |
刘晓莹 |
119 |
STEM理念下大班主题探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|
上海市松江区荣乐幼儿园 |
李金珍 |
120 |
回归儿童视角的小班幼儿劳动兴趣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第二幼儿园 |
刘宇秋 |
121 |
儿童视角下拓展中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空间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幼儿园 |
徐怡雯 |
122 |
基于幼儿发展的班本课程实施的实践探索——以“我和佘山的约会”之“登山摄影”为例 |
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中心幼儿园 |
倪金花 武敏 |
123 |
基于观察的托班幼儿主动参与餐点活动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崇德幼儿园 |
仇蓓红 |
124 |
“儿童本位”视野下的大班自然角环境创设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二幼儿园 |
徐芬芬 |
125 |
提升幼儿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白马幼儿园 |
朱晓燕 |
126 |
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文诚幼儿园 |
张怡沁 |
127 |
农村幼儿园食育内容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|
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中心幼儿园 |
张春英 |
128 |
儿童立场下生活区创设的实践探索 |
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幼儿园 |
王海容 |